查看原文
其他

一碗紫菜的悲伤|18人被捕也阻止不了掉色的命运……

2017-06-11 台州市场监管


今年上半年,有关紫菜的谣言甚嚣尘上

不同版本至少有20多个

市监菌为此进行了连续的辟谣

紫菜是废旧塑料袋做的?呵呵,别闹了!

“塑料”食品的实验结果来了


其中对紫菜中含有藻红素的知识作了介绍

但不少消费者谈及此事仍心有余悸

据《太原晚报》报道

太原一女士在超市买了一包非即食紫菜

经发泡后的水居然变红……

她担心是不是买了“假紫菜”……


为了让大家能安心吃

必须趁早说清楚!


检验报告,来证明


记者联系了当地食药监局部门,并在店方前台经理积极配合下,厂家代表陈先生接受了采访。


陈先生向执法人员提供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以及紫菜的检验报告,报告中的检验项目等均为“合格”。


既然都合格为什么又会掉色呢?


这是因为紫菜里面一种叫做

“藻红素”的特殊色素蛋白在“作怪”


先说为什么是紫的和绿的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植物学博士史军曾作文解答】

紫菜之所以是紫色的,是因为紫菜中含有一种叫做藻红素的特殊色素蛋白。这种色素是紫菜生活在海水中所必备的工具。与陆地上的光照环境不同,太阳中的长波光(如红、橙、黄光)行进到海水几米深的地方就被吸收掉了,只有波长较短的绿光和蓝光才能深入海水深处。像紫菜这样生活在深层海水中的植物就需要利用这些短波光线,它们为此“定制”了能高效吸收绿光和蓝光的藻红素。藻红素可以溶解到水里,同时,这种色素蛋白遇热容易分解。所以,我们在煮汤时,失去藻红素的紫菜就褪去了它们原有的紫色。那些长期储存的紫菜,会因为藻红素逐渐降解而变成绿色,也是正常的现象,不会因此变得有毒。实际上,在自然情况下,也会有一些紫菜发生遗传突变,部分或完全丢失藻红素,变成绿色的紫菜了。


再说为什么会发红

紫菜属于红藻类,含碘较多,浸泡后,碘溶于水中,与水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红色,并且用冷水发泡时,藻红素会溶解到水里,使颜色发生变化。不过,我们在做紫菜汤时,水色一般是不会变红的,这是因为藻红素遇热容易分解。失去藻红素的紫菜就变成绿色,这是它含有的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色素起到的作用。


总之,紫菜的采割批次不同,储存条件不同,泡发温度不同,对汤色是有不同影响的。


话说回来

今年是紫菜的本命年吗?

刚摆脱了塑料的谣言

这又被怀疑是染色的

不过,好消息是

↓↓↓↓↓↓↓↓

18名制造“塑料紫菜”谣言的涉案者

已经被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110k743a&width=500&height=375&auto=0

据“新华视点”报道,截至目前,福建、天津、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公安机关抓获拍摄谣言视频实施敲诈勒索人员5名,制造“塑料紫菜”谣言人员5名,传播谣言信息人员8名

食品安全网络谣言背后真相 

“塑料紫菜”谣言因何而起?记者日前在晋江市看守所采访了制谣传谣的犯罪嫌疑人王某祥。 

起初,王某祥因在吃馄饨时认为自己吃到了“塑料做的假紫菜”,便联系生产企业进行维权。“在沟通过程中,我起了贪念,想要赔偿。”王某祥说,为了能要上高价,他指挥自己的员工拍摄“塑料紫菜”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同时威胁生产企业,要是不给钱解决,他将继续在网上大量转发。最终,企业迫于压力,不得已向其转账了5.3万元试图平息事端。



王某祥威胁敲诈微信语音:“少10万这事都没得谈”


“紫菜本身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品,韧性较好,但内地一些民众并不了解紫菜与塑料在物理、化学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别。嫌疑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造谣,不明真相的人纷纷跟着转发。”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原副所长吴成业说。 

王某祥涉嫌敲诈勒索紫菜生产企业的聊天截图(右侧为王谋祥)


据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张宏业介绍,目前在网上传播食品安全谣言的人一部分是为博取眼球、赚取热度,置科学常识和实际情况于不顾,偷换概念、歪曲事实,也有极个别人是为谋取不法利益等目的对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在售食品编造谣言,有意抹黑。 

晋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杨剑扬表示,一些造谣者善于使用吸引眼球的语言和图片,满足受众猎奇心理。  

记者调查发现,造谣者利用夸张、歪曲的加工手段,模糊事实,频繁使用“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语言。此类谣言因为与事实真相“鱼龙混杂”,较难甄别,也不易取证,辟谣难度较大。 

还有一些是旧闻翻炒,刻意抹黑。造谣者以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为背景,将过去发生的事情掐头去尾改头换面,改变日期或将日期模糊或删除,误导公众。 

有些造谣者对影视片段进行配音配文,制成戏谑嘲讽的图片视频,抓住年轻群体猎奇心理重的特点,形成裂变式传播。此类谣言的危害比较隐蔽,看似无伤大雅,但在“笑点”的提炼过程中,改编事实,打趣调侃主流观念,形成消极负面的认知惯性,后续效应很长时间都难以消除,且一旦出现类似事件,还会再次成为传播热点。  

今年2月,“塑料紫菜”谣言在网下及网络群组、微博、视频网站中传播,形成网络舆论热点,给福建等地紫菜生产销售企业、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近年来,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网络谣言甚嚣尘上,除“塑料紫菜”之外,还有塑料大米”“棉花肉松”“假鸡蛋”“塑化剂面条”等大多数谣言严重缺乏常识,但并不妨碍其在网络和微信上四处传播,造成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  

“塑料紫菜”谣言对产业带来的伤害 

今年2月17日,福建晋江“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江收到同事转来的一条视频。视频中有人将紫菜泡水撕扯,继而用火烧,称该品牌的紫菜很难扯断,点燃后还有刺鼻的味道,是“塑料做的”。 

“短短一周时间内,便有20多个不同版本的‘塑料紫菜’视频在网上爆发式传播。仅涉及‘阿一波’品牌的视频就有5个。”晋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陈晓山对记者说。 

“塑料紫菜”谣言出现后,“阿一波”公司安排3个小组专门接听电话,李志江本人更是在2天时间里接了上千个电话,但仍然无力阻止谣言在网络上呈几何式扩散。从2月17日至3月28日,黑龙江、广西、甘肃等地多家超市下架“阿一波”产品,18家经销商退货,退货金额达468万余元。 

短时间内,谣言冲击波从消费者、超市、经销商、加工厂一路迅速传至养殖户,相关产业链受到打击。福建泉州南安市的紫菜养殖户李强荣表示,近10年来紫菜价格波动不大,基本上在1万元/吨左右,很少有滞销,但“塑料紫菜”谣言出来后,原料收购价格从8万元/吨降到不足5万元/吨。“即便价格腰斩,我的合作社还有18吨紫菜没卖出去。”李强荣说。 

这是在福建省晋江市一家受“塑料紫菜”谣言影响的紫菜加工企业拍摄的泡过水的坛紫菜(左)和塑料袋的对比(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共同捍卫“舌尖上的安全感” 

“网络谣言制造门槛低,经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网上论坛、微博等转发后,谣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陈晓山表示,由于取证难、溯源难,侦破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案件并非易事。 

专家表示,治理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舆论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公安部网安局表示,将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谣言的打击整治力度。根据刑法,捏造并散布虚假食品安全谣言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寻衅滋事罪等多种犯罪,公安机关将予以严厉打击;对于制造、散布食品安全谣言,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依法作出治安处罚。 

“相关互联网企业要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新出现的、翻新的谣言,要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阻断,清理、删除虚假不实信息。”张宏业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理性、文明上网,注意辨别各类网上不实信息,自觉抵制谣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发现谣言及时举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强调,食药监总局将推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让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人士、相关企业、新闻媒体和公众形成合力,“五位一体”击碎谣言,共同织密甄别、抵制谣言的免疫网。 “信息公开是遏制谣言传播的利器。食品药品安全抽检信息现已做到‘周周抽检、周周公开’。”颜江瑛说,未来还将继续加大此类信息公开力度,增加重点信息展示强度,强化信息查询服务功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建议,针对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应要求网络平台对已经有切实证据证明是谣言的,进行“公益辟谣”。同时,鉴于一些老年人信息来源渠道少,不能有效识别谣言,社会还需共同努力,帮助其走出相对封闭的朋友圈,遏制谣言在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内传播。

更多紫菜专业知识可查看“物种日历”之

紫菜好吃,不好种

让我们对每一口入口的食物都报以感恩之心


(综合太原晚报、新华视点)


同创食品安全城市

 共享健康品质生活 



看完点个zan呗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